大英之旅见闻
发表: 2014-02-27 15:06:02    浏览: 6448 次
我们的寄宿家庭

田梦

      我、刘雯琪、康龚璇、刘馨、董馨远一行五人被分到了一个寄宿家庭。本来我那天下午不知为何心里乱得很,神情一直处于发呆状态。但是一到这个家庭,我似乎感到了在英国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共鸣感和温情。我对自己说: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寄宿家庭。
这是个十分有爱的家庭:妈妈Tina是印度人。虽说是印度人,但是更像是个纯正的英国妇女——衣着随意(而不是一身莎丽)她的家里也没有什么宗教氛围。她很爱笑,笑声如银铃般爽朗,笑容非常charming,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她热爱旅游,厨艺一级棒。她曾周游列国,学到了各种不同的菜式和甜点,每天换着花样做给我们吃,住在她家里真是口福不浅!Tina曾有一次和他的丈夫用很暧昧的眼神凝视彼此,我们说他们公然秀甜蜜。她解释道他丈夫看上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厨艺,我立刻脱口而出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想赢得一个男人的心,首先得赢得他的胃。她见状笑着问:what?what?what?我们便对她翻译这句话。
      爸爸Dan是爱尔兰人。比起他的妻子,他略显沉默,但是言语略少并不减少他的魅力。他的嗓音如低音炮般浑厚,我曾对他说:Your voice is very beautiful like an announcer.他欣然接受了我的赞扬。他可以说是我们家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他的腿脚不太方便,总是拄着拐杖走,稍不留神就会腿痛。这让我想起我的父亲,他由于车祸腿伤做过手术,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地像企鹅。也许是这种联想让我不由自主地和dan很亲近,我总对他说:You are like my father.
当然最有趣的是我们的爷爷,他曾是个德国军人,现在84岁高龄了。可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出军人的严肃和岁月的痕迹。他风趣、诙谐、乐观、精力充沛、热爱音乐。他有个圆圆的大肚子。有一次,他做了个武打的姿势,董馨远模仿了他,还说他像李小龙,Tina说:But Bruce Lee did not have a baby.(但李小龙没怀孩子!)接着指了指老爷子的大肚子。语罢,大家都捧腹大笑。老爷子自己也常常说笑话,摆出很多有趣的姿势,他让小小的屋子弥漫着欢乐的氛围。每天早上,他都自己开车来到这个家,晚上自己开车回去。他美丽的妻子已过世,可他从来不像个孤老,总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和儿女过得很开心。他热爱音乐,精通电子琴和吉他,天!我实在是激动疯了,因为这也正是我痴迷的两种乐器,在某天晚上,我把自己带的《老男孩》的琴谱给他看,他认真地向骑在头上的小孙子解释每个音符和休止符的含义,我解释这首歌的内涵并笑道:You are an old cute boy.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爷爷,我的爷爷自中风之后,就很少运动。总是坐在椅子上精神萎靡,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让他振作起来,可不起作用。他生活不能自理,总让奶奶照顾,奶奶也为之老了许多。我暗暗叹道,若我的爷爷也和他一样,该多好。
      Tina和Dan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独立,搬出了这个家。小儿子Brenden才十岁,和他们住在一起。我和董馨远住在他的房间里,因为他更愿意和妈妈同睡。他是个很淘气的小男孩,曾经拿着一把无弹但打得很响,有烟火味的玩具手枪追着我的三个同伴玩枪击,被刘馨称:“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但我还是十分欣赏他,在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乖巧,懂事,有分寸的。
      当然在这里我会像一个英国人一样把宠物看作家庭成员。当我到达他们家的时候首先跑出来迎接我们的就是两只小狗:班奇和米斯奇(请原谅我不会拼写,而音译)班奇是白色的,米斯奇是褐色的,前者是后者的妈妈。因为这两只小狗,我起初是坏着惧怕的心情进入家门的,可是我实在是无法拒绝米斯奇的热情,最后我破了规矩,任它舔之。米斯奇也与我特别亲近,每天早上准时跑到我的床边叫我起床。有一天我因为心情不好扔下我的早餐跑到楼上,而过了一会米斯奇便跑上来,蹲在我的腿上舔我,安慰我,我为之深深的感动。在没有遇到米斯奇之前,我可真是无法相信我竟然可以对一只小狗那么信任。它完完全全打消了的我对狗的惧怕感。在这个英国家庭里,这两只狗狗收到了很好的待遇,每天晚上,他们都和男主人睡在一张床上。
      我非常喜欢他们家的家庭氛围,在他们家里没有电视,电脑,手机将人隔离,有的只是轻松的洽谈、美妙的音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很快感染了我们五个远游异乡的人,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每天睡觉之前,Tina都会和我们道晚安,在某一天早晨当被问到睡得好吗,我答道,我做了一晚上噩梦。在那天和我道晚安时,她俏皮的对我说:Never nightmare!这句话使我心头无比温暖。在中国上学的日子里,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推开父母卧室的门,看到的是早已步入梦乡的爸妈,一句晚安,或是做个好梦,是我上中学以来,一直的奢望。
      记得在他家客厅和餐厅交界的地方,堆着四五堆半个人高的音乐CD,这使得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家里都弥漫着美妙的音乐。很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在很多醒目的位置挂了一些有趣的标语:比如Don’t worry. Be happy. 还有一句令人深味,大意是:爸爸,不管我长多高,我都不会忘记你。每每进门时都能读到这句话,细细品味,很是感动。这美好的家庭氛围使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语:别让键盘隔离您和家人。是啊,这真是个很好的例证,我真的不想看到我们三口之家分别坐在三个房间里,像三个互不联络的孤岛。高科技真的不是隔离亲情的理由!
      这个家庭教育观念是我梦寐以求的,他们对孩子十分开明,能够宽容孩子的错误,给孩子充分的享受童年,享受年青的自由。在我第一次进入Brenden的房间时,我实在觉得这孩子十分幸福,他有一满柜子的碟片,玲琅满目的玩具。当他在家里玩耍弄出许多噪音时,他的爸爸Dan也只是提起他的拐杖,笑着轻敲他的头,提醒他。事实是,这样对孩子实施“放养”,“顺从”而不是“放纵”或“扼杀”孩子的天性是很好的,Brenden虽然有点淘气,却仍是个优秀的孩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在他们家里,很少看到Brenden做功课。我并不是说做功课一定不好,也没有说一定要像他这样。但是我得说,在中国,与他同龄的孩子很多是在作业和补习班的苦海中遨游。这种状态,是值得中国教育体制的制定者、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孩子们觉悟和反思的。我亲身领教过这种家庭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和谐。有一天,我在饭桌上宣布:I am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I achieved my childhood’s dream.旁边的室友告诉这对夫妇:我买了两个芭比的玩具,Tina:The first is Barbie. The second one is ?ken:Maybe it’s her boyfriend ken.我承认他猜对了。这一点使我十分惊奇,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竟然对女孩的玩具那么了解(他知道芭比的男朋友叫肯)。我父亲是从来不会对此有所了解的,我小的时候,他还会陪我一起玩,可渐渐长大,他对我游戏的态度有所改变,我一直记得,我曾哽咽着听着他粗暴地骂我,说我什么都不会,玩也没玩出什么名堂,然后用一种很可怕的语气嘲笑我为娃娃做的衣服。我的自尊心因此大大挫伤,直到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才开始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真性情,而不是功利的为被人的想法做事。不过,客观的说,我的父母真的算是很开明的,他们不仅很爱我,还充分地尊重我。我知道在中国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做到这一步真的不容易。在我步入青春期之后,和父母产生了深深的隔阂,这层厚障壁一直无从打破。可这次我从英国回来,我们似乎对对方的态度改变了许多,彼此多了许多心灵交流,这也是我这次英国之行的一大收获。
      离开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我多少有些不舍。我一直记得离别时的情景:我在楼上收拾,成了最后一个下来的人。推开门,Dan拄着拐杖在花园的小径上等着我。当我走到了他的面前,他伸开他宽大的手臂抱住了我,对我说:Take care of yourself!他离开了。我看到他拄着拐杖渐行渐远的背影,一种说不出的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撞击着我的胸口、、、Tina 在离别时也拥抱了我,她知道我有一点忧郁的气质,她告诉我要永远开心。我想此情此景,我不会忘怀,我会和这个在异国他乡给过我爱和很温暖的家庭永远保持联系,保持这份珍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