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第127期)
作者/来源: 高伦强    发表: 2014-06-03 16:45:46    浏览: 7951 次
  第一版

  成长 感恩 理想 责任 拼搏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4届毕业生成人仪式巡礼

  兰亭 寒冰 文/图

  成人礼是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时代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18年的脚步,18载的记忆,18个春秋的朝夕相伴,18个寒暑的惺惺相惜。5月3日下午3时,湖北省沙市中学体育馆,近800名高三毕业生,在这里隆重举行了主题为“成长、感恩、理想、责任、拼搏”的18岁成人仪式,全体学生家长和老师见证了这一庄严的时刻。

  一则配乐短片,让学生重温了从小到大的成长足迹。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升入沙市中学,在学校里军训、运动会、艺术节、班会、社会实践等画面,短片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欢乐,有汗水,有微笑,也有泪水……3年的高中生活即将伴随着高考的来临而远去。不久,学子们将带着各自的理想各奔东西。同窗情、师生情,最伤的是离别。不少同学看完短片,为此动情。

  校长邓北平为同学们的成人送上寄语,他鼓励同学们上进、上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同学们知止、会止,学会居安思危、居危思变、居变思定,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倡导同学们正其心、正其道,用平常心建立起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按客观规律和道德准则做人处事,做一个人格高尚、情操高雅、做事高效的优秀公民。

  “十八岁我们有乘风破浪的壮志,十八岁我们有鹰击长空的霸气,十八岁我们热情、坚毅、自信,十八岁我们敢想、敢说、敢做……”高三(15)班全体同学朗诵以“爸爸妈妈我成人了”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成人的喜悦心情。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你们的第一声啼哭、第一个笑脸、第一次摔倒是我们生活中最富有光彩的元素。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幼儿园里印在额头的第一朵小红花,到每一次考试后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在每一个爸爸妈妈的记忆中。你们的第一篇作文,让我们翻来看去爱不释手;你们的一个小问候常常令我们泪流满面……”高三(6)班方钟鸣同学的母亲钟茜,代表家长,以“18岁前编制梦想,18随后追逐梦想”为主题,对学生提出期望。

  成人仪式上,最感人的一幕要数学生和家长面对面互换信件。“儿子,今天是你的生日。昨天很冷今天阳光明天降温,上天让你生日快乐温馨包裹,没有庆祝没有照相你说低调,爷爷奶奶的9节丝瓜让你热泪盈眶,妈妈的鸡汤排骨闷藕汤让你热血沸腾,你不事张扬静坐教室默默奋战……”在网络发达的年代,能收到父母亲笔书写的信,更容易让人感动落泪。交换信件的现场,家长和孩子拥抱的镜头已多得数不清,这些家长中不乏爷爷、奶奶的身影。高三(14)班小云(化名)给爸爸、妈妈、爷爷分别写了一封信,昨天小云的70岁的爷爷也来到现场。谭爷爷说,孙女小云懂事、乖巧,成绩特别好,这次能来现场见证孙女的成人礼,他备感骄傲和自豪。小云说,从小受到父母、还有爷爷的关爱,家人对她的照顾和培育,她都铭记在心,写信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意味着你们要用自己的双肩担负起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意味着你们将独立去品尝生活的幸福和欢乐,去挑战人生的坎坷。十八岁的你们因自信而倍加可爱,因坚强而与众不同。任凭困难如何咆哮,必定是你们升华的能量;任凭希望如何渺茫,你们始终屹立不倒,人生能有几回搏,无论结果如何,只需为自己赢得一次问心无愧……”4名教师代表以祝贺和激励为主题,寄语高三学子,勇敢面对。

  除了老师、家长的鼓励,成人仪式上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寄语。沙市中学2013届高三生李昕等多名校友,将他们的祝福录制成视频寄回母校,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加油鼓劲。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学校永远都在经历高考,可我们不是,我们必须时刻明确,高考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现在我们要尽全力拿下高考,以后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考验……”高三(6)班李牧同学以“青春责任,拼搏高考”为主题代表高三学生发表感言。

  仪式最后,全校高三学生宣誓: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宣誓结束,同学们在家长和老师的祝福中按班级顺序走过“成人门”,接过科任老师颁发的“成人卡”。

  据介绍,沙市中学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后,都会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举行18岁成人仪式,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成人仪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勇敢担当责任,在拼搏中实现理想。

  邓北平校长发表讲话

  成人仪式开始了

  家长和学生互换信笺

  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五月花开得绚烂

  ——沙市中学第五届体育艺术节精彩纷呈

  兰亭

  文化是生命的根基,体育是生命的阳光,艺术是生命的甘霖。五月的季风吹开了学生们的心田,难得一见的阳光照亮了学生们的笑脸。5月10日,湖北省沙市中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师生期盼已久的第五届体育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这次体育文化艺术节为全体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个人才华、凝聚团队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平台,让沙市中学的素质教育成果完美呈现。广大学子在体育艺术节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在文化的海洋、体育的世界、艺术的天空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舞姿绚烂 金声玉振

  在学校体育馆和大阶梯教室里,人头攒动,笑声、掌声不断。在这里亮相的文艺节目中,有水漪舞社带来的节奏明快的《Ringa Linga》;有汉服社表演的优雅曼妙的舞蹈《礼仪之邦》;有沙积青塔COS社呈送的魅影幢幢的《百鬼夜行》。各班的舞蹈节目如1211班的《舞、舞、舞》借助松紧藤蔓极有爆发力;1213班的《假面舞者》舞出人生的悲怆与理想。声乐类竞赛和表演中,《海阔天空》《Rero》《我的未来不是梦》《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半城烟沙》……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励志歌曲响彻校园上空,一曲曲动听的旋律让现场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器乐专场,选手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悠扬动人的古筝、二胡、吉他、小提钢琴演奏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技艺。

  丹青妙手 挥毫写意

  与歌舞体育竞技同时进行的还有绘画、摄影作品展览。沙市中学的美术爱好者丹青写意,恣意发挥,他们运用手中的毛笔为大家展现了中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磅礴和苍劲。本次画展参展作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品位高雅,主题鲜明。既有刻画精细的建筑素描,又有个性突出的人物素描。沙市中学的美术班与其他艺术专业院校一样,开设了素描、速写和色彩课;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帮助学生考上心仪的艺术高校。此次展览展出了40多位学生的50幅写生作品。虽然他们大多数接受美术专业学习才几个月,但从作品中能够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和努力。

  阳光体育 创意无限

  5月11日,经历了风雨后的操场变成了一个“秀场”。因昨天下雨被推迟了的入场式今天爆发出巨大的创意能量。1311班的超级玛丽、1211班的进击的巨人、1306班玩的可乐加曼妥思、1214班和1314班的汉服、 1213班的轮滑入场让校园里尖叫声不断,闪光灯不断,笑声不断,让全校师生好好“娱乐”了一把。当引导员将方阵带入到主席台前时,每个班都有3分钟时间展示自己,学生们拉开方阵,扭动身体,大秀编排好的舞蹈,展示各自的班级文化。

  由于时间限制,今年的体育竞赛更多是集体项目,如跑操、篮球、拔河、迎面接力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高一高二的班主任老师。虽然他们已是同学们父母的年纪,他们中有些已发福,跑起来力不从心,但他们也欣然奉献出了精彩的“拔河秒杀”“接力大战”,让同学们惊叹于张珺老师的重量级优势、罗忠老师的青春风暴、刘志国老师的老当益壮。大家还难得地看到了高一年级主任魏遵平老师和高二年级主任李昌坤老师在赛场的正面pk。他们为沙市中学举办的第五届体育艺术节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新闻简讯

  沙市中学工会荣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集体"称号

  我校工会因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近日被湖北省教育工会授予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集体”荣誉称号。

  沙市中学举行第二十期党章班结业典礼

  5月14日上午第五节课,沙市中学第二十期党章班结业典礼在大阶梯教师举行。校长邓北平为全体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校学生会主席潘艾希同学代表全体学员承诺将时刻以党的宗旨和纪律要求自己,忠于党的事业,奉献自己力量。

  沙市中学庆祝“五四”表彰先进吸收新团员

  4月30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到来之际,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在运动场召开了2013年度共青团系列表彰暨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会上58名新团员面向团旗,光荣宣誓,加入共青团。校长邓北平、副校长赵文华为19个校“红旗团支部”、16个学雷锋先进班级、10个校“十佳优秀团员干部”、139个校“优秀团员干部”颁发了荣誉证书。

  张安群老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五一前夕,从中华全国总工会传来喜讯,湖北省沙市中学张安群老师因工作业绩突出,教育教研成果丰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该奖章是全国总工会为奖励在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而颁发的荣誉奖章。

  青年教师毛悦荣获"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5月4日下午,在荆州电视台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暨第七届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颁奖盛典上,我校青年教师毛悦荣获“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组委会授予毛悦老师的颁奖词是:“三尺讲台,有教无类。她用英语为孩子们推开一扇世界之窗,用激情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快乐之门。”荆州市副市长徐朝平为毛悦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

  第二版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沙市中学教师张安群

  本报评论员 钟雨轩

  如果说教书是一弯窗前月,圆了则缺,缺了又圆,重复着不变的轨迹,那么张安群老师却捧一树清梅,给这单调的月色添了几许妩媚。是什么让这看似清苦的教书生活生趣盎然?走近张老师的生活,我们就闻到了这月色里氤氲的缕缕暗香。

  一、种一瓣心香,用关爱播撒学生心房

  岁月更迭,张老师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最难以割舍的,是与学生相伴的日日夜夜。1991年,她怀着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无限憧憬,放弃了留城机会,来到边远的四湖地区江陵县熊河中学支教,为农村教育默默奉献了十六年。这16年,因她对学生真诚深远的爱而变得特别厚重。

  1997年,张老师首次担任高三班主任,学生参差不齐,来自各个乡镇,平日没有父母在身边,年纪还轻的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那一年,她的风湿病特别严重,行动艰难,生活不便。然而,她忍着身体的疼痛,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学校里没有热水供应,就给住宿的学生每天烧开水。夜晚,到孩子们的寝室嘘寒问暖;白天,陪在孩子们身边,和他们一起迎接高考的挑战。1998年,这个班高考录取率位于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2006年,张老师因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调回沙市。刚调到沙市中学,就接县市区名校班班主任兼两个县市区名校班语文的教学工作,面对这些远离父母到沙市求学的孩子,她注重引领思想,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关爱每一个生活细节,2009年高考中,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优秀,受到了领导和家长好评。

  23年,弹指一挥间,数届高三班主任,无数成功的学生,张老师在耕耘中收获着经验,在繁忙中品味着幸福。

  二、点一瓣心香,用执著芬芳语文课堂

  很多同事总说,张老师是属于课堂的。一走进语文课堂,她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探索着语文的本质,碰撞着语文课改的新理念;在这个世界里,她和学生共游语文海洋,讲《论语》,读名著,赏诗词,编课本剧,拍课本短片,把短短的40分钟摇曳得丰富多彩。她从来不满足于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她要送给学生的,是对语文浓厚的兴趣,更是能濡养学生终身的能力和素养。于是,多少学生读了大学依然怀念着她的课堂,多少孩子回想起高中生活依然能清晰地描述她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她在追求诗意的时候,往往也把这诗意流淌了学生的一生。

  张老师不仅在日常课堂中享受着教学的乐趣,还在各种比赛中传递着自己的理念。2005年,在荆州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她选择了难度颇高的《长亭送别》,以婉约动人的风格获得了一等奖;2006年,在湘鄂重点中学的教学探讨中,她讲授的郑愁予的《错误》给湖南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一等奖;2007年,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的全国年会上,她讲授的《触龙说赵太后》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2007年,她讲授的《学习写得有文采》在荆州市作文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她受邀在湖北省高中作文研讨会上讲授作文课《让思想在锤炼中升华》,获得与会专家和老师的好评;2011年,在荆州市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她在领导的关怀下和同事的帮助下,一路劈波斩浪,说课《小狗包弟》获得了市直单位一等奖第二名,授课《桥边的老人》获得了市直单位一等奖第一名,授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获得了荆州市一等奖第一名。在繁忙的日常教学中,她不仅熬夜准备教学竞赛,还积极进行家访,搭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先后被荆州市和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先进个人;10月23日至27日,她代表荆州市参加湖北省教育工会举办的第三届青年教师(中小学组)教学竞赛,经过五天的激烈角逐,讲授的《清兵卫与葫芦》一课获得高中语文组第一名,被评为“湖北青年教学能手”,并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张老师一直觉得,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争夺名次,而是想和各位同仁交流教学理念,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23年,她在语文教坛默默耕耘,一路探索,一路收获,既是清苦的,也是快乐的。

  三、燃一瓣心香,用智慧肥沃教研土壤

  张老师爱思考,也爱写作,常常在课余伏案,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反思课堂的角角落落,一段段文字流淌成了一篇篇文章,于是,在教研这片土壤上,培育出了智慧的花朵。

  在江陵县工作时,身为高三备课组长,她组织老师集体备课,探讨备考方法,推行了作文面批面改及升格辅导、基础知识保温训练等多项策略,让学校语文高考成绩跃居全县前列。

  作为湖北省中语会会员和荆州市中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会成员,她虚心求教,踏实钻研,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曾受邀在重庆市、湖北省及黄冈市、黄石等地举办的大型语文学术交流会议上讲授观摩课、进行经验交流。

  二十多年来,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2006年,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在课题年会上获奖,并代表湖北省在全国年会上讲授了《触龙说赵太后》,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2008年,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组的研讨活动,有多篇论文获得年会一等奖。2010年,作为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之子课题《表达与交流有效教学研究》负责人之一,组织组内老师积极探讨,现在已经圆满结题,而她也因在课题研究中教研成绩突出而被评为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近年来,张老师写作的论文发表于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的有10篇,省级30多篇,获国家级奖的有9篇,省级奖6篇,市级奖8篇。

  张老师知道,教海无止境,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她将以自己对语文、对学生的爱打造亮丽的风景,以爱的芬芳让这教坛的月色暗香浮动,分外妩媚。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我观张安群老师《清兵卫与葫芦》教学比武

  高伦强

  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收录在人教版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作者是日本近代文学流派“白桦派”代表人物志贺直哉,作品是反思教育问题的一篇经典小说。小说简单浅显,但张安群老师在参加湖北省教育工会组织的全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小学组)中,却把此文讲授得摇曳多姿,有张有弛,真有“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之感。

  一、细研教材唤醒文本

  教师在面对文本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力量,即适时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理性的解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的魅力,亦为之唤醒文本。

  为了备战此次竞赛,张老师利用暑假对《外国小说欣赏》整本教材做了细腻深入而见解独到的阅读,为她在紧张得有些严酷的赛课环境中完成较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老师对教材的阅读,是智慧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阅读,涉及的内容包括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教学标高。她对十六篇小说做了全面梳理,力求挖掘以求深、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二、教材处理匠心独具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力。张老师多年来参加荆州市、湖北省和全国的各项教学比赛,形成了对教材处理的良好素养。她能根据教材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教材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确定对教材的处理方法。

  张老师对《清兵卫与葫芦》的教学设计贯彻了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思路。她扣住单元话题,从“情节”切入,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脉络,并感知清兵卫与大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课堂上,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成功。清兵卫玩葫芦,想葫芦,看葫芦,买葫芦,最终舍葫芦,全文摇摆跌宕的情节被梳理得既凝练又自然。她就单元重点“细节”和矛盾的“生发—突发—爆发”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进行分组鉴赏和探究,让学生敏感地抓住小说的细节描写和重点的字词句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这样两项关键任务的解决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真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浅文深教引人入胜

  她的教学体现出浅文深教的教学艺术。将浅显的教材内容“变”得深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与情志熏陶,既能表现教师厚实的文化底蕴,又能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浅文深教,落实在“教学”二字上,要体现出一个“引”字。张安群老师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对清兵卫和大人的冲突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主题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分角色朗读父亲、客人和清兵卫的对话,并体会父亲与客人谈论葫芦的不同立场。”则引领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大人和孩子在审美标准、价值观念的巨大分歧以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存在的问题。

  四、咬文嚼字活动充分

  张老师的这堂课教出了一种真正的语文味。语文味首先来自对文本语言的“斤斤计较”。随着课改的进行,很多新理念不断冲刷着教学领域。有的语文老师备课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到了更新颖、更容易“出彩”的环节,却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的挖掘。有的教师对文本的研读过于粗略,走马观花,依赖现成的解读,而没有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咀嚼词句的味道。在《清兵卫与葫芦》的教学中,张老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比如找出第一段中最能概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的词,朗读并划出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的细节。张老师没有教条而刻板地运用一些“公式化”的套话:“渲染了……氛围,烘托了……的人物心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现了……反映了……”等等。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她让学生围绕划出的两个“自己”、四个“笑”、五个“看”、两个“喘着气”、三个“跑”,用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进行朗读,反复比较相同词语的不同内涵,感悟作者重复用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从而在语言的品味和情感的领悟上得到深刻的感受,也自然地感受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

  这堂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酣畅淋漓的朗读中。“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朗读,从古至今都是品味文本语言、体现“语文味”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清兵卫与葫芦》的教学中,张老师进行的朗读活动有速读、品读、研读,有默读、有声朗读,有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中鉴赏,在鉴赏中有感情地朗读,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细腻而深刻。这些精心设计的朗读,让学生在主客协调、物我同一的境界中,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增强了对语言的鉴别能力,领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第三版

  守 望

  1216班 张浥萱母

  六月的风,轻,柔,爽。望着你们,兴奋的扑棱着渐丰的翅膀,箭一般飞向远方,我这棵老树就开始把一种名叫毕业的叶子挂满枝头。

  有太多的记忆,有太多的不舍,如探访春天的蝶,蹁跹在我微笑的眼角。三年的时光,清晰的倒影出你们初来时稚气的脸庞;岁月渐长,豆蔻的你们,出落得有模有样;步入初三,你们稚嫩的肩扛起了沉甸甸的梦想,用汗水和时间浇灌远方。而我,一直在这里守望——七(6),八(6),九(6),任岁月荏苒,如水一般流淌。

  最特殊的学生是你,张浥萱。至今,我都无法界定,即是你妈妈又是你老师这件事是幸耶?悲耶?但我又不得不承认,比起其他的妈妈来,我很幸运。也许是机缘巧合,你上初一,我恰巧从初三回头,就这样,我多了和你共度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你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我都尽收眼底。

  记得刚上初中的那个清晨,你代表初一新生在全校大会上发言,清脆的童音仍犹在耳。不料短短的两年,你就赶上了我的高度,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我也想像其他的母亲一样,希望你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能够宠辱偕忘。但作为你的班主任,我又更希望你出类拔萃。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纠结中,你比一般学生承受我批评的时候多,有时甚至是苛刻。看着你沉默的样子,我也会后悔和自责,其实内心里我更希望你能快乐。三年,在老妈的高压之下,你居然茁壮成长,丝毫不受影响:做过拔气门芯的坏事,跳过风情万种的拉丁,主持过感恩主题的班会,考过年级第一……娴静如你,昂扬如你,回望这走过的三年,是否也有依依的手拨动心底的琴弦?

  闭上眼睛,就会浮现你笑意盈盈的模样。刘嘉慧,爱笑的你,自从进入我们班,开始变得积极向上。你会在短短的课间去办公室请教数学难题;你会在偶尔考试失利后泪流满面;你开始一笔一画的写字,为了美观漂亮;你开始早起晚睡,为了自己的梦想;你会在同学们困难的时候,侠义地伸出援手;你会在遭遇挫折时,潇洒地甩一甩头;你开始学会了一步一个脚印,你灿烂的笑脸是咱们班最美好的风景。弯弯的月牙,是你可爱的名片。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遇见,这一年,你,重新开始。

  我们一直记得,冬天像小企鹅一样的你,胖乎乎的可爱样子 ,无辜的眼神秒杀了无数老师。在咱们班,年龄最小的也是你,杨辅正 。小错不断,是你最大的特色。你总是喜欢拉长声音说话,周围的同学都不堪你扰。偶尔,在语言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居然全然不顾什么绅士风度,和女孩子对掐。天晓得,你的浆糊脑子在想些什么;而又为什么理科成绩出奇地好。每每提及你,各科师长总是爱恨交织,像是面对源源不断涌现的什么猜想。

  进入初三,咱们班的金三角熠熠夺目,屡战屡胜,气势如虹。王碧杉、李凡、陈子晨构建了最稳定的三点一个平面,无人撼动的优势让我备感骄傲。在青春的跑道上,你们遥遥领先。碧杉的坚韧,子晨的沉稳,李凡的踏实,编织了最绚丽激昂的初三舞曲。我想,成就这种事情还真有相互性:初三(6)成就了你们,你们也成就了初三(6)。谁又能忘记,考试完后你摆着手说:我没脸见你,这题我做错了;谁又能忘记,课堂上你精彩的答题;谁又能忘记,你伏案疾书的身影;谁又能忘记,你高兴时即兴的歌曲。你们,有着骄人的成绩,却谦逊有礼。你们,是我枝头最耀眼的果实,甜美融化在心里。

  也许你会说我偏爱女生,事实上,咱们班还真有点阴盛阳衰的味道。李凡,杨辅正,邹智,确也独领风骚,不过,这样的男生寥若星辰。喜欢扮酷的男生大有人在,偶尔在心情晴朗时抽抽风,搞搞怪,惹得女孩子大呼小叫的场面我也见识过的;也有冷酷到底的角色,喜欢穿一黑到底的衣服,眼神犀利,其实内心相当脆弱。所以,我也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淘气的把戏并不妨碍其他男生在高、帅上的明显优势;也不妨碍其他女孩们绽放美丽。那些风一样飘过的日子,呵呵,真的是一言难尽。你们的剪影,你们的悲喜,常常就是我的梦境。望着你们,活泼与阳光一齐跳跃在脸庞,那种欣慰喜悦总是如常春藤一般爬满我的心房。多么希望,就这样一直拉着你们的手,陪着你们放飞梦想,陪着你们收获太阳。而时间,总是在这样的时候高唱骊歌,把我殷殷的目光,拉得好长好长。

  更多的时候,觉得自己像老农,春天播种,夏天捉虫。临近秋收,却又惴惴不安。那些精心培育的禾苗,饱满的穗是否可以诠释农人兀兀穷年的守望?又或像一棵老树,穷尽心力,只为放飞鸟的翅膀。如果你能,有一次温暖的怀想,我所有的酸甜苦辣都烟消云散。我会一直在这里,守望,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四面八方……

  顺其性而致其然也

  1112班 潘淑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林,驼走大漠。每种生命跟从天性自由地生活,从而造就了生命的极致。毕加索的母亲保护、鼓励他真正的爱好,才有了这样一位令人景仰的艺术家,正所谓顺其性而致其然也。

  种树时“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方有了树的发荣、滋长和繁茂。树犹如此,何况人呢?《你在为谁读书》的作者曾写道:“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获得报酬。”毕加索走上了他天性注定的艺术之路,倘若全家人都逼他继续在皇家学院学习,他自己亦无勇气坚持,那么这个名字也许会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他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也有了非凡的成就,人生的意义便在此了。

  与毕加索类似的是黄家驹的经历。他少年时捡到一把旧吉它,开启了他对音乐的狂热。在那个摇滚不为香港重视的年代,整天玩摇滚便造成了全家人认为他不务正业。他作为beyond的灵魂人物,带领队员打工挣钱为乐队出第一张唱片。曾经极力反对的母亲也顺从了孩子的天性,偷偷塞给他大半生的积蓄,让他们撑到了转机的到来。其间的辛苦不言而喻,而若没有母亲对他天性的包容与理解,这世上是否会少了一位让后人永远怀念的歌者,少了一个缔造音乐传奇的beyond?

  毕加索的母亲说得多好:“要是你当兵,就能做将军;要是你当教士,就能做教皇”。又有多少人能像这样支持与保护天性呢?每个周末,都有家长带领孩子奔赴各大兴趣班。家长爱孩子,期望自然高。若孩子不好好练习,就可以招来斥责。其实,真正热爱的领域才是最适合的沃土。顺其性而致其然也,不是一句空洞的话,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要实现它,需要自己的坚持与汗水,需要外界哪怕那么一丁点儿的包容与支持。

  顺其性,当然是保护小树好的天性若是小树长歪了,自然要及时扶正,并且在正确的方向上给予其自由广阔的生长空间。等它长大了,该是一副怎样的笔直挺拔、枝繁叶茂的样子啊!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圣地亚哥的话仍在回响,让我们记住:顺其性而致其然也。

  相信是一种包容的爱

  1115班 王雨婷

  相信有梦的人,相信雏鸟对未来的期待,以爱为名义的束缚是一种伤害,信任如甘霖滋润着弱小无助的芽儿。

  鼓励着一个异想天开的设计,包容着一方不容世俗的思考,这样的爱是相信。

  曾皙一箪食一瓢饮,孔圣赞,其不改其志,盛赞于他。刘伶呼伦贝尔盟嗜酒轻狂,时人鄙之,独刘妻暗劝他莫隐其志当效姜公。孔圣相信曾点杰出的品格正如刘妻的坚持:丈夫的嗜酒是雅趣是风度。

  相信是来自心灵无有差别的承认与尊重,是无关他人世人妄评的肯定与支持。时人举之而不加劝,时人非之而不加沮,给萌芽的灵感一片蔚蓝的天空,给心灵的微光一方羽墨的丹青。

  相信爱,是相信一个荒谬的举动,是即使在绝壁断隙犹有的无悔的原谅包容。

  这是一种宏大的承认。名人效应使成功的人更容易成功。然而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追逐一条道的幽深小路?又是否有勇气鼓励走着岔路的人,没关系,小路荆棘,前方却美。

  李安导演失意之时,正是那双温暖的妻子的手为他顶起了创作的艰辛岁月;若是没有母亲的拍肩鼓励,是否这天间便少了一幅《格尔尼卡》,多了一个在梦想与亲人的失望间苦苦挣扎的牺牲儿?

  因为相信,所以给予的支持从不迷茫;因为包容,所以即使罹难曲折也会微笑地给予安慰;因为有爱,所以即使世界已冷却了期待,始终有一颗火热的心与你一起跳动升腾。

  石油大王哈特十岁时只是个服务员,徐志摩的数学曾当众出丑被耻笑。如果我们总以尖刺的眼光对他人吹毛求疵,如果我们总止步于已踩出的道路,地心说的谬论何以被推翻?瞎子阿炳的耀世才华正是因世人的一分苛刻,二分屑视,三分迂腐消弭殆尽。如何才能不让昨日的悲剧在今日上演?

  相信一个大器晚成的天才,包容一份与众不同的思想,支持一个荒谬而又理想的决定,给毕加索一声鼓励,给大仲马一个拥抱,给高尔基一个肩膀。

  给爱一份相信,就是给爱的人翱翔天空飞越沧海的等待。

  第四版

  我怀念那个叫沙市中学的地方

  Palingenesis(沙市中学2010届校友)

  第一次听说它,还是懵懂孩童,那个时候广泛流传于长辈们中间的一句话是“只要上了三中,一只脚就跨进了大学的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句话就奠定了它在我心中美好的基调。

  2007年,初中毕业,怀着兴奋而期待的心情进入它——那个叫沙市中学的地方,开始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其实挺美好的高中生活。尽管是朝七晚九披星戴月的两点一线,但是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快乐。从高一到高三,三年一千多天,真要回忆起来的确是漫长,但是又好像历历在目。

  持续一个星期的军训,不算好吃的食堂,四人间有独立卫生间不断电不限功率还有空调的寝室,虽然我并不住校(这么详细的描述一定是因为大学的寝室跟它比起来就是个渣渣),有电视有空调宽敞明亮的教室(再看看大学只有风扇真是好心酸,说多了都是泪),上课下课优美动听的铃声“class is beginning”“老师们辛苦了”,健美操、羽毛球、篮球、足球种类繁多的自选体育课,高一丰富的社团活动;听说曾经还有半小时的新闻时段,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可以自由活动的运动会,还有那个妄图在全国高中掀起热潮结果中途夭折的校园华尔兹(那可是高中时代最初正大光明官方认定的男女生牵手居然被取消了,真是遗憾!),从小学就开始做起还举办了比赛的全国第X套广播体操,每年五月举办的歌唱比赛(犹记得我们班第一年唱《北京欢迎你》非常惨烈,第二年唱《奔跑》可喜可贺,班歌的力量果真是无穷的),高三开始的感动校园颁奖,升旗仪式上我们班伟大的国歌手笔叉叉同学(话说回来他一定成为了学弟学妹们心中的楷模),高考时候的滂沱大雨,高考完当天的成人礼(那道拱门真是不能再像结婚了),紧接着伟大的造福人民的艰辛的卖书传统,然后高中生涯就此落幕,就像流星一样嗖的划过。

  高中生活虽然苦但是非常快乐,还记得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们班还有隔壁班处在一个被称之为”世外桃源“的二层小楼房,位于实验楼旁边,距离校门最远,所以每次要迟到的时候心情就特别惆怅。高三的时候搬到了习坎楼,还是逸夫楼六楼,感觉这是要吃新盖中钙才能一口气上楼不喘气的节奏。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刚到教室,悠扬的早读铃声就响起来了(果然学渣的本质一早暴露无遗)。高中最纠结的事情莫过于换座位。无论是换排数还是换同桌搬桌子搬书都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到了高三的时候全部变成单座。没有了换同桌这码事,顺带着教室后排也成了我们的据点。对于高一的印象是打雪仗,下雪的时候下课和中午就特别闹腾,操场上还有实验楼那个弯弯绕绕的楼梯都是绝佳的作战地点,玩得欢畅的后果就是终于大冬天感觉洗了个冷水澡。那年夏天正好是迎奥运,学校还特意组织我们围观圣火传递,说到底真的不是因为有邓校长吗?到了高二那个谁谁居然想出了早上跑步这么惨绝人寰的一招,于是每天早上就迎着朝阳跑两圈然后悠悠地回去上早读,每天中午顺便唱支班歌提个神。夏天的时候迎来了一场日全食,跟看稀奇一样,可是心里还是乐呵呵的。最让人兴高采烈的莫过于由于一场H1NI我们整个暑假都基本上没有补课,但是过完这个暑假也明白终于是要成为高三党了。换了教室之后夏天终于不用围在柜机旁边等风吹,中央空调是好啊!开学前学校还组织了一场拉练据说是为了锻炼高三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回来之后整个班级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看喜羊羊(印象太深刻不写出来不行),然后每天做卷子忙考试寒假只放了不到十天,一调、二调、三调、月考、模拟考,围绕整个高三的主旋律就是考试,但是当时心里的想法满满的都是上了大学就好了。最后一场是重要的高中结业考试,然后毕业。

  浓墨重彩的应该是高中的同学情谊,从一进班到毕业再到现在,我觉得我最幸运的事就是跟很多人结下了扯不断的革命友谊。想起来两天一夜的武大华科地大游,虽然学校的初衷应该是让我们游览了这些高校之后发愤图强再创辉煌,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们的想法当然是难得大家一起出来玩,自然是要开开心心不醉不归,于是那天晚上男男女女成群结队各种玩耍,这样回忆起来算是高中唯一一次集体旅游,美好指数暴增。无论是同桌还是前后座,都是非常友好的情缘,上课传纸条,自习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八卦“哎呀那个谁谁是不是喜欢谁谁”,一摞摞的资料书挡在前面把脑袋缩在里面睡觉看杂志写其他科的作业(学渣又开始自黑),一本《知音女孩》传遍大半个班(一股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英语课上老师总是说“曹益 have a try”又或者是“没做作业的站起来”,下课的时候抬头一望前面总是倒了一大片,还有闻名遐迩的高三(7)班小卖部,最后元旦联欢的时候全部友情价回馈班级。果然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美好。等到了大学,同桌好像没有固定过,传纸条也成为了历史,八卦这种东西尽管永不会断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上课的时候也多半是各玩各的,所以高中的时候偷偷摸摸讲小话看小说才是最刺激最带感的。青春这个东西似乎把它最美丽的时光给了高中三年。

  高中生活自然不可能少了吃喝玩乐的,尤其是沙市中学周边的小摊小贩,五一路的炸酱面麻辣烫还有每次都要等好久有段时间消失不见原来是老板娘回去生娃的三鲜豆皮(话说回来我觉得比武汉的好吃太多),就算是现在回家都要吃的胖子炒饭、飘香泡椒牛肉面,经典的华莱士十块钱三个的汉堡,先是恒升网吧后改成网络会所现在又升级成恒升宾馆门口的恒升饼,曾经农行旁边的一块钱三根蟹柳一块五一根的川香鸡柳,两块钱的炒粉炒面,37度粥铺的皮蛋瘦肉粥,每晚必备的速七,妞妞的面包,小推车的热汤面,凤台坊的热干面,绍兴臭豆腐,里脊肉饼,烧饼夹里脊,陕西凉皮,大半夜的说起来感觉好饿,可是想起来每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觉得好幸福!比起现在吃食堂真是满满的怀念!高中的娱乐好像也就是网吧比较多,所以到高三的时候还总能上演“原来你也在这里”的经典桥段,学校旁边的报刊亭也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面一中的文具店里也总是充斥着我们的身影,下晚自习的时候公交车站总是人满为患,每次等四路车感觉就是一种莫大的折磨。还记得校门口对面的东方妇科医院总是能积聚槽点,旁边有家最开始叫美食美客的店后来总是在换名字换服务,并且每一个都撑不到三个月,这个还经常被我们拿来打赌。校门口的药房也变成了习坎书咖,每次进校门还要刷校牌,经常要穿校服。不过想到现在的孩子们每天都要穿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三年一晃而逝,可是记忆却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半分。

  到了大学每次回家总是会想要到母校附近逛逛,不论是吃东西还是买文具买杂志,好像每去一次,青春就能够停留的多一点,虽然事实告诉我并不会。这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学校不久就要搬到新校区,我的大学也快要毕业,似乎只是一瞬间青春就已经逝去。时光匆匆,那个我在里面生活过三年的地方,我好像比想象中喜欢它,但是也只能是怀念,时光不能倒流,只是在我心里它应该永远是我心中那个沙市中学。

  今天的沙市中学正门

  愉快的高三拉练

  迟到的问候

  1997届高三(3)班 薛袁庆

  今天,我在网上不经意的一次搜索,才发现沙市三中(现在已经改名沙市中学)已经成立73年了,而我已经从母校毕毕业了17年了。

  眼睛里的模糊,是从校友档案的名字和毕业那张老照片开始的。仿佛一下子回到那些青涩年代,那些充满梦想的年纪。

  看着照片里一张张如今已经陌生的脸,记忆在计数三秒后成为眼前一帧帧的画面。在课堂里做卷子,晚自习穿梭在回家的自行车人流中,早晨起来蓬头着冲进教室,课间操……

  而如今,我则坐在客厅里,听着音响里的Jazz,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红酒,用键盘,将那些时间和空间交合在我的键盘上,变成感恩的文字,发来给母校70周年的问候。

  如今的我,从母校毕业,从华东政法大学踏入社会,历任上海青年报社的记者,都市丽人的编辑,百盛中国肯德基品牌公关主任、转至凯德中国中国区公关部经理,华东区营销部总监,政府关系首席代表,后又下海加入一家广告公司创业,成为一家120人的客户总监。

  所说的这些,算是给母校的一个汇报,告知我这些年,尽管生活得平凡,但也生活得精彩。一路回首,沙市中学在我那些青涩年代,种下的吃苦、坚韧的青少年印记,成为我一直的生活和工作的性格。不是要去比拼,而是认准了目标,即使艰辛也乐观追逐的信念。

  仰首一春,俯首一秋。

  校友照片上,没有我的留影。原因是那时候我的户口已经转到上海,未来得及参加那次的拍摄。那是临别的匆匆,成为如今的遗憾,而加深了我对母校的感恩与怀念。

  明星班主任里,已经没有我熟悉的老师面孔,很遗憾,我除了记得我的班主任朱矩斌之外,其他已经很模糊了。如今的明星老师们,也许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然而我满怀敬仰的祝福他们,在这伟大的岗位上,成就平凡却又凝重的感激。我想这就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中学,所蕴含的高贵,以及更替传承。

  尽管,我离开时匆匆。谨以此文,将我变成那时的小童,祝愿母校教书养树,桃李满天!

  97届高三(3)班毕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