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28期]"认识"杜郎口
作者/来源: 李镇西(语文特级老师)    发表: 2010-12-17 21:35:07    浏览: 5386 次
    2010年6月21日,我又一次来到杜郎口中学。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了。

  如果说前两次我主要是来学习的,那么,这次则主要是来研究的——一来我校搞课堂改革有些疑惑,我想深入了解一下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建设、课堂评价等是如何做的;二来因为我在博客上发文谈杜郎口中学,引起了一些争议,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杜郎口没有人性”、“杜郎口的学生只是在接受应试教育”、“杜郎口的课堂是演戏”,等等,我想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杜郎口中学是否真存在这些问题。

  疑问一:收参观费的杜郎口中学太“商业”吗?

  我们是下午四点左右到的杜郎口中学。在校园里参观时,我明显感觉到学校有了许多变化。比如:原来的泥土操场,现在已经修成400米的标准塑胶跑道了。跑道中间的操场也是绿色的,好像也是塑胶铺成的,可看起来又有点不像。走近才发现,原来操场是水泥的,只是涂了一层绿色油漆。我恍然大悟,开玩笑地说:“原来是假塑胶呀!”崔其升校长嘿嘿地笑了,“没那么多钱,节约成本嘛!”

  这时,第三节课下课了,孩子们纷纷往操场跑——他们今天要练健美操。在广播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一丝不苟地训练着,橘黄色的校服在阳光下显得特别鲜艳、耀眼。

  我想起前两次来的时候,孩子们都没有穿统一的校服,便问崔校长,“学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校服的?”他说是去年,“校服都是学校赠送的,一分钱不收!”“那这钱从哪里来?”我问。崔校长说:“我们不是收了前来参观的老师的费用吗?这些费用中的一部分便用来买学生和教师的校服。”哦,原来如此。“那你们收的这笔钱都不上缴而由学校自己支配吗?”我又问。“那不是!都得上缴。我们如果要用,得再打报告申请。”

  杜郎口中学最遭人垢病的就是收参观费。一些人批评杜郎口中学“商业气息浓厚!”、“都成旅游景点了!”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钱的用途。崔校长特意带我去参观他们新建的食堂。这个2009年9月才投人使用的食堂分两层,一楼是学生餐厅,可以同时容纳全校学生就餐;二楼是教师餐厅,可以容纳700名教师就餐。教师餐厅俨如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圆桌和椅子都是枣红色的实木特制的,崔校长说:“原来没有这个餐厅,来参观的老师都是在旧食堂和学生一起吃便餐。现在条件好了!”我问建食堂花了多少钱,崔校长说:“400万,全是从学校收的参观费里开支的。”实际上,当地教育局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投一分钱修建这么漂亮的食堂。而没有食堂,来参观的教师往往很难找到地方吃饭——杜郎口中学离杜郎口镇有好几里路,学校周围全都是农田。

  孙玉生老师告诉我,“现在学校教师的待遇非常不错,一日三餐免费,穿着不要钱,学校发校服。老师的子女上幼儿园全部免费,上小学有专人接送。老师们考驾照,学校报销费用;老师如果要买车,学校补助3万。现在,老师中已经有30辆车了。因此,虽然老师的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但一般都不用动。”

  我一直认为,教师因教育本身而生活富足是很光荣的!崔校长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也给教师们带来了财富。教师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创新换来的钱,无论如何都是正当而干净的!而且受益的还不只是教师,学生们也沾光:孩子们每月只须交50元伙食费(因物价上涨,学生伙食费近来已调至每月110元),剩下的由学校补贴,吃得就非常好;全校学生都住校,不用交一分钱住宿费,学校还免费给他们提供被褥等生活用品;平时学生油印一些习题,一律不收费……而这些都是从学校收的参观费里支出的。

  疑问二:杜郎口中学的孩子“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吗?

  我们从新食堂出来,来到旧食堂,一些学生坐在餐桌前看书——原来这里已经改为阅览室了。我心里感叹崔校长真是精打细算,“旧物”利用。

  在阅览室里,我认识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是来自内蒙的初一学生的家长,她听山东的亲戚说这所学校不错,便把孩子送来了。

  “孩子感觉怎样?”我问她。

  “孩子很喜欢这里,说这里很好。而且,孩子来这里读书之后变化很大。以前孩子不爱学习,现在爱学习了,特别是自信心增强了。他说这里的老师对学生特别好。”说到孩子的学习,她的话多了起来。

  我说:“可是,我听说这里的学生负担很重。”

  她说:“我不觉得,学校没收多少钱呀!像我们外地到这里来读书的,一年就2000块钱。”

  我笑了,“我说的不是经济负担,我是说孩子的课业负担。”

  她说:“那更不重了,孩子说这里上课很轻松,很有趣,作业也不多,大多在课堂上完成。”

  “孩子晚上睡得晚吗?”

  “八点五十晚自习下课就回寝室,九点多就关灯休息了。”

  看来,这位家长对孩子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还是很满意的。

  孙玉生老师给我介绍了学生的作息时间:上午四节课,每节课40分钟。午饭后的十二点半到下午两点,学生不许待在教室里,一律在宿舍午休。下午上完三节课后,第四节课是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校共有19个兴趣小组,如书法、象棋、舞蹈、管弦乐(学校买乐器)、太极拳、绢花、剪纸、健美、影视评论、朗诵艺术、篮球、排球等,每个学生都至少参加一个小组。

  一天下午,我就亲眼见识了杜郎口中学活动课上孩子们的表现:

  在操场上,篮球队和排球队的孩子们正龙腾虎跃;在食堂饭厅,许多孩子在下象棋;在阅览室里,一群热爱书法的孩子在练习硬笔书法;在教学楼四楼,美术小组的孩子们正在画着素描;在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小姑娘们跳着节奏鲜明的舞蹈;在另一间教室,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男孩子激战正酣;而剪纸小组的一群小姑娘,则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了美丽的窗花……

  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兴奋,看到了快乐。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许多远方的人还在为他们“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而痛心疾首呢!

  而晚自习结束后,学生就回宿舍洗漱,九点半熄灯休息。我问:“学生不会偷偷把灯打开吗?”

  孙老师笑了,“不可能的,因为拉了闸,只能睡觉!”

  高老师补充说:“我们严格保证学生每天有10个小时的睡觉时间!”

  我又问:“学生的作业能完成吗?”

  孙老师说:“没有课外作业,因为在课堂上就基本解决了。”我还以为晚自习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呢!

  孙老师说:“晚自习就是边预习边展示。晚自习最后半小时没有老师,学生自己预习,进入‘真空状态’。”

  在校园里,我还随机与几个女生聊了会儿天。她们说非常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我们自己学,自己讲,记得更牢!”“还锻炼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更自信了!”“平时没有作业,星期六和星期天会布置少量作业。”一个外地生告诉我,她现在每天晚上九点半准时睡觉,而在原来的学校读书时,作业很多,常常要十一点以后才能睡。

  本来我还有许多问题想问她们,但怕耽误她们吃饭,便请她们周末给我写写她们对学校的感受。后来,我收到了其中一个女孩的来信,信中写道——

  说到来杜郎口中学的感受,绝对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说清楚的,我提炼出了三个词:自主、权利、舞台。在这里,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权利最大;在这里,只要你站在聚焦处,你的发言大家一定会倾听。

  来到这里,我才知道老师可以这样当,学生可以这样做。即使出现错误,老师也不会责怪学生,从不把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而是找自身的问题。在杜郎口中学,流行的不是怎样推却责任,而是如何去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不正是我们这一代孩子所缺少的吗?

  由此我要感谢杜郎口中学,感谢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教给了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东西。

  疑问三:杜郎口中学是“白天作秀,晚上作假”吗?

  我们在学校转到快晚上七点,本来肚子已经很饿了,但我还想看看学生的晚自习,便又来到教学楼。我们从每一间教室经过,时不时走进去看看。有的教室里,孩子们安安静静地自习;有的教室则如白天一样“喧闹”,孩子们还在展示呢!也有教师给他们辅导。我本来很想看学生晚自习是如何预习的,但再过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各科的新课都上完了,学生目前正在复习呢!

  我的感觉是,杜郎口中学的晚自习的确主要是学生自习,即使孩子们展示,也是围绕复习内容在互相教、互相辅导。也有教师个别辅导的,但我没有看到一间教室里是教师对所有学生讲课。

  有人说杜郎口中学“白天让学生展示,晚上加班加点讲课”,“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过长”,这些说法很可笑。这里每天都住着外地教师,从早到晚都有熙熙攘攘的教师参观(而不仅仅是白天),每一个教师都是一台监控摄像机,杜郎口中学几乎是透明的了,哪里有机会“作弊”啊!那些质疑杜郎口中学的人中,又有多少真正来过、仔细看过呢?

  在晚自习的教室里,有几个细节,让我再次感到杜郎口中学孩子们的素质并不仅仅是做题和应试——

  许多教室的黑板上,都有“报到站”三个字,下面是许多孩子的名字。原来,凡是认为自己弄懂了某项知识的孩子,便自动到“报到站”报名,意味着自己可以做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了。这种自信,这种乐于甚至“急于”帮助同学的心态,难道不是许多所谓“优生”不具备的素质吗?

  在一间教室后面的墙上,贴着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是感恩:“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似水;有一种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接下来,作者写道,她小学五年级得了阑尾炎,爸爸不敢告诉她,怕她承受不了。爸爸自己躲在洗手间痛哭,在她面前却若无其事地安慰她“没什么”……

  这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作文打动了我。在不少孩子自私自利的今天,这种情怀难道不是一种“素质”?

  在另一间教室侧面的黑板上方,一行长长的字再次震撼了我的心。一个孩子用工整的字写道:“面对麦收中忙碌的父母,面对他们那双期待的眼神,我们在课堂中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去学习?积极主动,忘我投人,是献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懂事,这种体贴,难道不是许多城里名校的孩子所不具备的最可贵的素质吗?

  虽然在此之前,我已经来过杜郎口中学两次,但当听到社会上一些质疑之声时,我也曾经有过疑惑;“也许就像其他‘暴发户名校’一样,杜郎口中学也有摆不上桌面的‘秘密’吧!”尤其是对“白天作秀,晚上作假”、“明里暗里挤走差生,优化生源”等说法,我确实不敢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杜郎口中学是真教育。

  但是,这次来过之后,我对杜郎口中学教育的真实性确信无疑了!

  孙玉生老师告诉我,“学校的生源一直没变化,都是杜郎口镇的孩子,这里的招生政策不允许我们大面积地招收外地学生。学校也有外地学生,但不多。最近几年,政府要求向职高推荐生源,今年我们有12个学生读职高。这里的学籍管理非常严,学校不可能撵走‘差生’的。”

  我和崔校长说起外地生之事,他似乎还有些不平:“有些学校收的慕名而来的学生都是优生,我们来的不少学生却是很差的学生。当然不是说全部都不好,但的确有不少转来的学生习惯不太好,我实在不想收。”杜郎口中学成名已经好几年,却一直没有“优化生源”,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他们的升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县19所学校中的前3名。这不能不让我肃然起敬!

  疑问四: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生活在地狱中”吗?

  外界一直流传,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师非常辛苦,“生活在地狱中”。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孙玉生老师,孙老师笑了:“老师们是否快乐,关键看他们工作是否主动,是否有创新性。老师主动工作就幸福。”

  这话我很有共鸣,“我同意这个观点。就像学生的课业负担,孤立地看学生的作业量,很难说负担重还是不重,关键看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如果学习被动,甚至不想学习,布置一道作业他就觉得很累;但如果孩子有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布置十道作业,他也不觉得累。”

  我问教师的作息时间,孙老师说:“学校规定教师们早晨七点四十签到,上午十一点离校;下午两点半到校,四点半离校。凡是有晚自习的教师晚上六点五十必须到,晚自习总共两个小时。所有教师都有住宿的地方。”

  我一听,觉得从作息时间来看,教师的负担并不比学生更重。

  孙老师说:“其实,很多教师都自愿早到学校,而下午离校时间远远超过四点半。但教师们不觉得累,他们乐意呀!因为他们都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为自己是这所学校的教师而自豪!”

  这和我课间偶遇的一位步履匆匆的中年女教师的说法惊人的一致。我曾问她:“你感觉累吗?”她一边走一边不假思索地说:“不觉得,习惯了。”本来都已经和我擦肩而过了,她突然又回头补充了一句:“事情再多再累都是我自己的,我们许多老师都把学校当做自己家嘛!”估计又会有人认为她在说“假话”,可我却认为这是来自她灵魂深处的声音。

  许多人都以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生活在地狱中,并为他们居然浑然不觉叹息不已,觉得他们“奴性”。可我要说,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有时候比地球与火星的距离还遥远,我们怎么能期待所有人都理解杜郎口中学教师的心灵呢?

  外界很多人都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业务素质低下”,如果仅就专业水平而言,那么这个说法不无依据。据我所知,直到现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中仅有一人是本科学历,其他均为专科或中师学历,但杜郎口中学很重视教师的学习。孙老师说:“我们为了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向教师们提出了五个‘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先进理念学习、向同龄人(包括来研修的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我们还特别重视教师的读书问题,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第四节课,都是教师们的读书时间,所有教师都去阅览室阅读。这是强制要求。”

  高老师说,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教师们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学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的能力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另外,通过去外面献课,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我问:“现在周末经常被邀请去全国各地上课的教师有多少?”她说:“有2/3强。”我吃了一惊,心想如果不是课堂改革,这些教师是不可能成为名师的。

  (摘自《中小学管理》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