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29期]教师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来源: 王雪芹(山东《都市女报》记者)    发表: 2010-12-24 16:49:56    浏览: 5458 次
    据媒体统计,2010年全国半数高考状元出自教师家庭。

  作为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孩子在自己任教的学校里就读,使其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这令其他家长羡慕无比。

  对于这份羡慕,老师们却不敢照单全收——白天在学校,他们是孩子的老师;晚上回到家,他们是孩子的家长。在这种角色的转换轮回中,他们常常感觉到一些尴尬的存在。

  外人的羡慕——教师子女是“特权一族”

  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对教师家长表示羡慕。他们无一例外,都认为这对孩子上学来说,一定会比一般家长更便利,而同时,对于科学教育孩子而言,也一定有优势。

  在外人眼中,老师的孩子在学校里都是“特权一族”。“教师的孩子会享受一系列的便利——入学方便、学业辅导方便、调座位方便、请老师照顾方便、当班干部方便……这些事情操作起来都轻而易举,甚至理所当然。”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看法。所以,如果老师的孩子有出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顺理成章之事。

  先天的优势——教师子女总体更优秀

  在媒体对2010年全国高考状元的报道中,提及家庭背景的状元共27人,其中14人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是小学、中学或者大学老师。为什么状元多出自教师家庭?曾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博导王极盛表示,这体现出教师更加了解、熟悉教育规律,他们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会更好,所以容易创造出民主型的家庭氛围,而且对孩子的学习能给予恰当的指导。

  记者对济南部分中小学的调查发现,总体水平而言,教师子女比普通家庭的子女要优秀一些。

  3年前,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成立了“亲情妈妈俱乐部”。这些妈妈都是学校的女教师,现在已有三十余位成员。学校副校长汤丽萍是俱乐部的组织者,她说,俱乐部会不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教育子女中的经验和困惑,探讨“一个好老师怎么当个好家长”。汤丽萍说,教师教育子女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一是,他们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比一般家长要强许多;二是,老师的课余生活都是读书备课,无形中对孩子影响较大;三是,老师营造的家庭氛围往往很民主,对于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溺爱,很多家长都分不清,但老师们都拎得清;四是,在教学中,老师会遇到很多教育成功的孩子,可以吸取经验,同时给自己的孩子准确定位。

  子女的烦恼——做老师的孩子很可怜

  不过,很多教师、教师子女本身却不以为然。

  在济南市洪家楼第二小学就读的小路,就有很多烦恼。他的爸爸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一入学,小路的班主任就告诉他:你不要觉得自己是老师的孩子就会沾光,正因为你是老师的孩子,如果你和别人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会更多地批评你。

  这位班主任说到做到。所以小路就常常受到更严厉的批评,常常感觉委屈。他曾经对着爸爸抗议:“难道当老师的孩子有罪吗?”

  对此,小路的爸爸表示理解。他说,如果不这样做,大家就会觉得小路受到了特殊的照顾,也会助长孩子的优越感。

  老师的苦衷——都不愿教自己的孩子

  采访发现,多数教师都会让孩子在自己任教的学校里就读。也正因此,外人便很容易联想到,老师会给自己的孩子很多照顾。“不是这样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某小学校长说。小学一般都是4点多接孩子,老师们根本不可能离校去接孩子。带孩子在本校就读,就省去了接送孩子的时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老师们都不愿教自己的孩子。

  在历城区一所小学,由于学校随机编班,一位老师的孩子被编进了自己班,这让她很头疼。“即使自己是一碗水端平的,别的家长也会认为自己偏心眼。”她说。

  她给记者分析了一下,如果孩子成绩不错,有一些机会、荣誉按常理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但总担心别的家长有意见,不敢给;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会有家长说闲话,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就别说别的孩子了。

  但是把孩子交给别的老师教,不放在自己班里,同样也有问题。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同事之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跟家长交流,这样并不利于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真实的现状——角色转换不好易走极端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教师家庭的子女都学习不错,表现不错。

  历城二职专校长吕学强发现,老师教育自己的子女,结果往往有两个极端,有的非常出色,有的很不理想。很不理想的,有的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对自己的孩子管得太少,有的则管得太多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妈妈把耐心全给了学校里的孩子,回到家就光会吼了。”初中女孩王晨露说。“太累了,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口干舌燥地教育学生,回到家就再也不想说了。”她的妈妈解释说。有时,即便看出孩子存在问题,也不愿教育孩子了。但由于是老师,看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便能预见到这个问题对日后的影响,严重了,就忍不住发脾气。

  洪家楼第二小学校长陈元东,已从事教师工作31年。他说,包括他自身在内的老师们放在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远比自己的孩子多,“大约8:2的比例,甚至更高”。

  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小冯,终于大舒了一口气。因为,她终于不用再参加考试,终于逃出了父母拿着自己的成绩与他人比较的重压。“当老师的孩子,压力特别大。”小冯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她说,作为教师子女感受最深的就是,父母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孩子的成绩,是同事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汤丽萍说,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老师都有“职业病”,对自己的孩子批评多于表扬。他们老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优秀学生的优点去比。因为他们见到的优秀孩子太多了。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会教别人的孩子,却不会教自己的孩子。”洪家楼第二小学老师彭玉钧说,当老师的教自己的孩子,教起来并不好,角色定位很难把握。在学校,他们是孩子的老师,回到家,他们是孩子的家长。但是毕竟,好老师和好家长的标准不一样。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他们有自己特殊的困惑。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有些老师便会迷失。受职业习惯影响,他们把老师的身份带回家,把家庭当学校,这种老师占了大多数。“在家,当孩子的好家长,在学校,当孩子的好老师,这很难做。这种角色转化,不好把握。”吕学强说。

  (《都市女报》2010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