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29期]一切从心开始
作者/来源: 徐莉莉(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书记)    发表: 2010-12-25 22:31:00    浏览: 5394 次
    我是学校的书记,女儿就读于本校初中部。女儿刚到我校时,在全区的摸底考试时,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全部A档。但接下来的一年,她的成绩忽上忽下,总体态势向下滑。作为家长,我内心有些着急。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我总是问长问短,对课堂内外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她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道理。不料,女儿渐渐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不搭理我,只顾听音乐。

  她有着身份的烦恼。办公室、走廊里、楼梯上时常听到有人说:“这是书记的女儿!”她想不惹人注意也不行。每当她取得进步和荣誉时,班级里的同学对她也是颇有看法。有时她还会抱怨:“我多么希望像小学那样,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她觉得自己时刻都在我的监控之下,没有了自己的空间。

  面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在回家后不去她的房间,相信她会自觉地学习。然而,没想到她竟肆无忌惮地看动漫、读青春梦幻文学、打游戏机等,甚至发展到作业不做,第二天到校抄作业。我发现这些现象后,几近忍无可忍,这样的学生老师怎能容忍?作为家长,不监管怎行?绝对不能给予她过分的宽松。

  和她谈心,她诡辩,强词夺理。我用我的威严惩治她,碟片毁了,书卖了,PSP没收了。这一切,彻底让她和我站到了对立面,她恨死我了。我和她约定,成绩回到全A,给她自由。此后,她始终闷闷不乐,那个开朗活泼的阳光女孩不见了。说实话,看到她这样,我很心痛。我与女儿的有形生命虽然近在咫尺,而无形生命却远隔千山万水,而且是越走越远。其实她的成绩也说得过去,她的优点也蛮多的,比如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这个年龄的孩子逆反是正常的,我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走出家教误区。

  于是,有一天放学后,我看见她的第一句话是:“女儿,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告诉妈妈,好吗?”我讲这话时舌根都发麻,因为命令惯了,讲亲切的话反而不自然了。女儿满脸疑惑,那表情好像在说:不要黄鼠狼给鸡拜年,不知道又安什么心?

  我知道女儿在严寒中生活的太久,充足的阳光才能融化心中的冰层。于是我天天讲,时时关注女儿的心情。也许心诚则灵吧,两周后的一天放学后相见,女儿抢先说:“妈妈,心情怎样,有什么烦恼可要告诉女儿啊?”心灵的冰顿时化成滚滚热泪,母女俩的心真正通了。这一通不得了,家庭气氛全变了。原来总是唉声叹气的女儿,如今经常哼着小调;原来走路蔫头耷脑的女儿,如今总是蹦蹦跳跳。活泼的小燕子飞回来了,愉快的心情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女儿认识到“其实我真的很不错”。

  (《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