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第4周国旗下讲话 】唤醒我们的文化记忆
作者/来源: 黄嘉懿    发表: 2019-05-22 13:20:59    浏览: 6548 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二(10)的彭文清。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唤醒我们的文化记忆”

  秋风微凉,终于拂去了夏天余留下来的燥热;金贵飘香,让我们都氤氲在甜蜜的气息之中;花好月圆,中秋已至,月盈月亏终于在此时有了圆满。

  中秋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中秋最早源于周朝,而中秋文化一直流传至今,由此足以见得中秋文化的巨大魅力。中秋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故中秋节又称为“月节”“月夕”。而中秋时月亮月满,象征团圆,故中秋也称为“团圆节”。如果我们把中秋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它蕴藏着沉淀了上千年的越秀中华文化。

  它或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祝愿,亦或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中体现出的中国人对神秘大自然的探索精神。月盈月亏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而浪漫的中国人竟把其与人间聚散联系在了一起。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诗人思乡时的精神寄托。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辛弃疾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都体现了诗人借月来表达思乡之情。

  这些名篇佳句都被纳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而在这瑰丽的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是传统文化对国人的深刻影响。’

  “花好月圆,是中国人一种美好的愿望,既象征着团圆,也给人一种恬静,温和,突然的美感。”人大校长纪宝成这样说。中秋节的意义正是在于阖家团聚,他不仅强调了亲情至上这一最正常而又最温暖的人伦道理,更寄托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多重感情。他追求那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使得浮躁了太久的中国人的心归于了宁静。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啊。

  还记得“韩国申请将端午节列入非遗成功”“韩国比中国更有资格申请将中秋列入非遗”的话题曾在网上引起一阵热议。有多少中国人只知诋毁是韩国剽窃我国文化,一味地辱骂韩国不知廉耻。可我们都忘了反省自己。我们把这些璀璨的文化封尘了太久,却忘记了将它们发扬光大!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更是民族本身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作为这个民族未来的接班人的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这不朽的文化传承下去。千万不可让后人忘记了中秋的圆月,端午的粽子,春节的炮竹……

  最后,我想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讲过的一番话作为结尾:“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此中秋月圆之日,我希望诸位担起肩上的责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喝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