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第9周国旗下讲话 】颂扬诗词,继承传统诗词文化
发表: 2019-05-22 13:37:51    浏览: 7242 次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713的朱慧伶,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颂扬诗词,继承传统诗词文化”。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把“诗教”作为学生的必修主课之一,称曰:“不学诗,无以言。”而古代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诗也是其中之一。曾几时,诗词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丽,我们沉醉于它风雅意境里,难以自持。而如今,那些美妙的诗句,你还识得多少。“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安在£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娉婷女子是否还在等待伊人的归来£你的身边还有多少诗的影子£

  “诗言志,词言情”我们正是通过字里行间聆听古人的心声。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白忠诚令人动容;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令人向往;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绵绵愁思令人哀戚。其实,对于我们也一样,诗也能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心情烦闷之时,提笔作上那么一两句真情流露,你或许会有不同的心境;考试失利后,大声诵读或低声呢喃一两句言志诗,或许他会成为你拼搏的一丝丝动力。

  其实,诗的魅力不仅限于此,“诗词诗阐述心情的文字。”著名批评家谢冕先生在《漫步在诗的郊野中》写到:“能够理解并欣赏优美的诗歌,无疑将丰富我们的生活,久之,它将我们的趣味变得更加高尚,心灵变得更加美好。”读诗赏诗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诗词是美好的,但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的兴衰臣服沉浮后,更重要的是,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叶千华说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让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所以,当今,继承传统诗词文化,无论是国家,社会或是我们个人都责无旁贷的。而之前《中国诗词大会》获得高收视率与好口碑也反应这方面的好效应。其中,第三季冠军高中女生武亦姝用她自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一站在那个舞台上,气质就出来了。”还有以诗疗伤的农村妇女白茹云、诵诗思亲的留守儿童冯子一和读诗静心的乡镇女医生牛丽珍……她们所做的我们也能做,虽然我们不能像武亦姝那般把3000多首诗词熟记于心,但我们可以每天进行诗词诵读,领略诗词魅力。其实我们为继承中华传统诗词能做的有很多,首先我们要培养对诗词的兴趣,对其产生热爱之情(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然后融于其中,能了解每一首诗词所蕴含的用意或所表达的情感。久而久之,它可以引导我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艺术和文学素养。另外,我们还可以多积极参加校园周边有关诗词类活动或者下载诗词背诵软件。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次号召成为三分热度的“诗词热”一哄而上然后一哄而散,要长久发展下去。

  我们也不要抱怨自己是否生错了年代,没有在那种古典的诗词氛围中生活,写不出婉转了千年的文字,其实只要有这个心,氛围,可以一起营造,诗,可以慢慢写,所以让我们一起读诗,写诗,爱诗,毕竟与诗词的相遇那么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