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51-3)
发表: 2010-08-02 23:53:02    浏览: 5424 次



浓浓校友情
———55届校友毕业50周年联谊会小记
□ 特约记者 孝轩
    正是丹桂飘香时,美丽的习坎园迎来了一群皓首童心的特殊客人,他们就是55届高中毕业、离别
母校已整整50年、如今分布在祖国各地的校友们。
    “七旬耆老返华园,忆昔时壮别各怀春梦去;半纪风云染白鬓,喜今日重逢同踏秋月来。”
    9月17日,星期六,中秋的天气却如夏日般晴朗。清晨,一辆大巴载着60多位校友来到了学校。一
下车,他们便三五结伴,急切地在校园里四处寻找。他们在寻找哪里是当年的教室、哪里是当年的学
生宿舍、哪里当年有个水塘、办公楼当年在什么地方。离别母校50年,“都变了,都变了,记忆中的
校园已完全改变了!”是的,历经半个世纪,校园里的建筑变了,校园中的景致变了,但永远不会改
变的,是学子们那一颗真诚的爱校心、是校友们那一份滚烫的母校情!
    应校友之邀,当年的老领导、老教师也来了。这些当年在学子们的眼中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如
今都已是耄耋老人。其中最年长者是91岁高龄的周冰茹老校长。这位平时步履困难的老人,见到了老
校友,精神格外矍铄,不仅推开了日常用以代步的轮椅,在上楼时还执意不要人搀扶。还有当年的老
校长朱玉峰老师、要求严格的老主任石玉珩老师、治学严谨的胡良栋老师、郑家淑老师、潘德钰老
师、李继禄老师和总是能在体育场中“把跑道线划得笔直笔直”的白清源老人。
    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校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老师,这些年近七旬的校友们高兴得像回到了学生时
代,围着老师们兴奋地说个不停,当年生活的一幕一幕又清晰的浮现在他们眼前。那份纯真、那份浓
情着实令人感动。正如石玉珩老师所说的:“这种尊师重道、尊师重教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显得尤其珍贵,是应该发扬光大的。”
    联谊会上,党委书记、校长邓北平同志代表学校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校友们的尊师
爱校之情致以深深的谢意。他简要回顾了学校辉煌的发展历程,真诚地指出,学校过去所取得的成
就,是和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们以及数代沙中人的努力分不开的,“一校四院士”(注)就是这种
努力的结晶。习坎精神是沙中人自强不息、奋力前行的精神写照,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习
坎精神必将不断传承下去,并鼓舞新一代沙中人去创造崭新的未来。他还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新的发
展思路,描绘了一幅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他动情而又坚定地指出:依靠全体沙中人的智慧、奋斗和
自强不息的习坎精神,沙市中学一定会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名校。
    校友代表,北京大学著名化学教授郑克祥代表55届全体学子向母校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满
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的校园生活,回顾了那些充满个性又可敬可爱的老师、工友,回顾了那些印在脑
海中永难磨灭的点点滴滴。岁月不停,师恩不忘,其情也深深,其意也浓浓!
    5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前校长官春云教授原本要回母校参加联谊会,因参加
全国高校教师职评工作,实在无法分身,只好通过同学向母校和老师们表示真诚的问候。北京知名校
友冯茂才因腰疾复发而无法参加,他难掩心中的遗憾,一次次打来电话关心着联谊会的情况。还有身
处各地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参加联谊会的校友们也纷纷打来电话,或通过联谊会主持人、原荆州市文化
局局长曹建昌校友转达了他们对母校的思念之情。
    在校史陈列室,面对着那些老照片,校友们难抑心头的激动,只是希望陈列室大些、再大些;在
合影留念时,校友们又兴高采烈,设法站得靠老师近些、再近些。
    莘莘学子心,浓浓校友情,说不尽的师生情谊,话不完的学校发展。55届校友对母校和老师的深
厚感情,使人如品美酒,如饮甘泉。
    相聚时难别更难,相聚的时光显得格外短暂。半天的联谊活动结束了,但它却给人启发、令人深
思,使人仿佛领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陷入长久的回味之中。

北大教授访谈录
———记北京大学化学家教授郑克祥
□ 曾冰茹 余泽昊
    首次接触到郑老,我们就被他言辞中流露的智慧所感染。访谈间,我们得知郑老于1952年进入沙
市中学,1955年毕业。在校期间,郑老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成绩优异,毕业时更是以出类拔萃的成绩
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如今,郑老年近七十,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作为一名学长,郑老语重心长地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相异的时代,同样的目标
    郑老回忆,当年踏入校门时,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各方面的状况都与现在大为不同。当时
的沙市中学规模不大,教学设备大不如今。当代学生,虽然背负的压力很大,然而学习条件却好得
多。
    现阶段,同学们都在为学习而忙碌。作为一名学者,郑老认为大家的目标同他一样,那就是学
习。求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艰难与险阻,而怎样解决这些难题,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
    二、天才非天生
    学海无涯,一个良好的性格将会是我们人生中的富贵财富。要知道,天才是少数,而成功的人更
是少数。而且,并非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天才。有时候,勤奋刻苦、不畏挫折的精神比天生的智力因
素更为重要。古人云:勤能补拙。
    郑老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就是因为当年那处坚忍不拔的毅力。付出努力的人,有可能成
功,而丝毫不付出努力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决定未来的主要因素是E
Q而不是IQ。
    三、学会阅读自己,培养实践能力
    大家能够进入沙市中学,首先就说明大家是优秀的。然而,天我有天,人外有人,没有人可以保
证自己永远是第一。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
处。也正是由于这样,才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说法。所以,大家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妄自尊大。
    学习,是一个庞大而笼统的概念。大家不仅要学习知识,同时,大家也应该学会做人,学会阅读
自己,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大家不能总是拘泥于分数,更主要地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劝告,找到最
好的契合点,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四、树立目标,放眼未来
    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并非物质世界的金银,而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目标明确的人,才不会在
人生的道路上迷途。郑老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他从小就确立了远大的目标。
    多数同学的目标,仅仅停留在考取某某名牌大学上。然而,这是不够的。大家学习的目的,是为
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个人尽管成绩如何优秀,如果他不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那么
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很困难的。曾经就有北大毕业生卖肉,清华毕业生卖瓷砖这样的例子。
分数,并不代表着一切。成功与否,全靠自己的努力。只要扎扎实实努力过,奋斗过,结果已经不再
重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定能成功!
    放眼未来,大家一定能有所成就。
    最后,郑老祝同学们学习蒸蒸日上,朝着自己的理想万进!


高三写作过程训练专题之一
莫畏浮云遮望眼———审题准确
□ 语文教研组 高伦强
    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有两个等级要求,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中的第一
个要求就是“切合题意”,而“切合题意”的关键是要审准题意,否则,别的方面做得再好也会“名
落孙山”。
    费滢滢,南京金陵中学高三(2)班学生,参加了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以《平台》一
文打动了所有评委,荣获金奖,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和诗集,作品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读本)。2003
年她参加全国高考,其《人情与季节》因偏离题意,只得了25分,可谓教训深刻。
    作文审题有三忌:
    一忌无视话题,材料,引导语和命题要求,另起炉灶;
    二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三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
怎样才能正确,准确,明确地分析题意呢?
    一、判明范围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条件、意义,有明确的,也有暗含的,弄
清它所给的论题及限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应该说审题不难,但不少考生不重视话题的内涵,也不注意
搞清题目要求,把“诚信”误作“诚恳”“自信”“信仰”等,严重偏离题意。
    同时代的青年朋友……/不是每一个战士/都能建立起盖世的殊勋/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写出流传
百代的雄文/既然先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既然社会扶携我度过一生/我就给这世界增添些什么/增添一
块砖/一片瓦……(张锲《生命进行曲》),请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有的同学立意为:人生苦短,我们要珍惜生命,甚至有的同学用很大篇幅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我
国土、杀我人民的罪行,认为只要与“生命”有关就可以,结果信马由缰,脱轨偏航。这个话题材料
的关键应在于“既然先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一块砖/一片瓦/”。我们多数人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平凡但不平庸,要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虽平凡,但要有意义。
怎样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怎样给这个世界“增添些什么”,才是文章精髓所在。
    理解材料帮我们确定文章的中心;引导语、话题是对材料的拓展、延伸,它告诉我们行文的走
向,规定了自己思维驰骋的范围。
    二、抓准题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眼是题目的核心,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在命题作文里,确定
题目的题眼,一般从题目的语法结构去把握:在偏正短语的题目里,题眼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
时刻”,表意重心是“难忘”;如果题目是动宾或主谓短语,其题眼一般是动词,如“家乡巨变”,
“咏菊”,其题眼分别是“变”、“咏”。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语和要求语是显示性信息,如“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这就告诉我
们,写作范围是“选择”,但写作的重心侧重在“心灵的”上。具体而言,凡是“触动心灵需要作出
选择的”,必然是面对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也就不需要选择。因此,“心灵的”矛盾冲突应
该在文中占相当的分量。
    三、辨析关系
    审题时,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明析话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或辨明命题作文题目中词或词组彼此
之间的内在联系。近年来,关系型话题或命题在作文考试中占了很大分量。命题(或话题)内部的关
系及作者的感情色彩大致可分三种:
    1、肯定肯定式。如《简笔与繁笔》。二词均褒义词,作者对此都应持肯定态度。既肯定“简笔”
的好处,又肯定“繁笔”的好处;在论证过程中,前半部分讲简笔作用的具体表现,后半部分再讲繁
笔作用的具体表现。
    2、肯定否定式。如《纳谏与止谤》。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讲纳谏的好处和止谤的坏处与弊端。
又如《自卑·自负·自强》,在论证时就可否定前两个方面,然后肯定后一个方面。
    3、逻辑关系式;几个词或短语间如果不是简单的肯定肯定式或肯定否定式,剩下的一般是逻辑关
系式。如《吸收与给予》,虽均为褒义,但不能简单地肯定两者,还需要指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和条件的。没有无吸收的给予,也没有无给予的吸收;吸收是给予的前
提,给予是吸收的目的。又如《树木·森林·气候》、《说和做》等题目,审题时既要看到它们对立
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统一的一面,通过辨析它们的关系,精当地剖析道理,才能鲜明地展示自己的
观点、立场。
                  (未完待续)